
https://huizhan.mysteel.com/meeting-topic/jxlcydh/2025/
由上海鋼聯(lián)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與五礦期貨有限公司聯(lián)合主辦的2025江西鋰產業(yè)大會于2025年9月16日至17日在江西南昌盛大開幕。
9月16日下午在氫氧化鋰價差套利策略會上,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屬中心新能源事業(yè)部研究員盧逍琪就《氫氧化鋰成本和供需分析》進行演講,報告分四個部分展開。

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屬中心新能源事業(yè)部研究員?盧逍琪
一、氫氧化鋰生產工藝及成本介紹
氫氧化鋰的常用制備方法有兩種:輝石法和苛化法。(1)鋰輝石直接制備,鋰輝石酸浸生成硫酸鋰后,可以直接一步法苛化為氫氧化鋰,例如天齊、贛鋒“為了兼顧碳酸鋰、氫氧化鋰兩個產品的市場需求,并節(jié)約資本開支,前端共用大窯、后端同時上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加工產能的方式在行業(yè)內越來越普遍”,例如盛新鋰能(2)苛化法:使用鹽湖工碳/硫酸鋰苛化,如Livent,SQM,開飛高能等上游廠家。
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生產成本成本差與鋰輝石價格高度相關。兩者區(qū)別主要在于,生產單噸碳酸鋰的鋰輝石精礦單耗較單噸氫氧化鋰單耗高約1,所以鋰輝石價格高企時,二者生產成本差距拉大,輝石價格低時,二者成本相差不多。目前單噸碳酸鋰生產成本較氫氧化鋰(粗顆粒)高7000元左右。粉碎成微粉環(huán)節(jié)大約會增加3000-5000元/噸成本(視工藝水平)。
氫氧化鋰轉化成碳酸鋰需要建立專門產線或者使用自有的碳化設備,轉產加工費用約5000-8000元左右,由于損耗較小,轉換率在基本能夠在1.135:1的水平。最近兩年來,受碳酸鋰價格相對較強的影響,多家傳統(tǒng)氫氧化鋰工廠增加后端碳化線,整體投產周期較快,國內碳化產能充裕。
碳酸鋰轉換成氫氧化鋰需要建立專門產線,轉產加工費約7000元左右。國內苛化產線的原料一般是青海或海外工碳/硫酸鋰。
二、氫氧化鋰供給和需求情況
國內氫氧化鋰名義產能占全球產能比例在70%以上,是全球氫氧化鋰的主產區(qū)。海外鋰資源廠商ALB、Livent、SQM等紛紛在中國建立鋰鹽產能,利用自有鋰資源在中國加工成鋰鹽銷售。
2024年國內氫氧化鋰產量為35.3萬噸,平均產能利用率僅46%,而2025H1產量14.1萬噸,平均產能利用率僅35.3%,需求和價格低迷下,氫氧化鋰開工積極性受到明顯影響。
海外氫氧化鋰產能較為分散,其中美國、澳洲、韓國及日本均有少量產能已經投產,歐洲地區(qū)產能集中于24-26年投產。海外鋰鹽產能多為自有資源企業(yè)建設,例如雅保、SQM、Westfarmer等,純加工企業(yè)占比極低。歐洲新能源增速超預期,兜底三元需求。
當下進展較快的固態(tài)電池技術路線大多采用了高鎳三元作為正極以提高能量密度。目前各廠家計劃最早2026年底進行全固態(tài)電池的量產裝車(寧德時代、比亞迪等),預計2027-2028年將迎來全固態(tài)電池的投產高峰。
三、氫氧化鋰產業(yè)鏈貿易流向
氫氧化鋰:主要從中國、智利、澳大利亞流向中、日、韓正極材料企業(yè),其中韓國和日本最主要的氫氧化鋰進口國仍為中國。
正極材料:中日韓具備絕對產能優(yōu)勢,相互之間貿易流順暢。
電池:中日韓地區(qū)廠家占據(jù)全球裝車輛95%以上,2023年國產電池約78%用于內需,9%出口至歐洲,5%出口至北美,日韓鋰電池主要出口歐美。
當前我國氫氧化鋰產品主要出口國是韓國和日本,2024年出口占比分別為69%/27%,其余小量出口東南亞和歐洲。
受日韓需求疲軟和美國IRA法案的影響,從2024Q4開始,我國氫氧化鋰出口量出現(xiàn)迅速下滑。2025年1-7月我國氫氧化鋰累計出口3.6萬噸,同比-63%。而與此同時,國內氫氧化鋰連續(xù)3個月去庫,三元材料排產呈現(xiàn)內強外弱的局面。
四、海內外氫氧化鋰與碳酸鋰價格相關性分析
出口氫氧化鋰結算:兩種主流方式,一種是年度/半年度/季度固定量價方式,價格調整頻率低;另一種是定量,價格為固定公式,公式參照因子為第三方網站(常用Fastmarket和MB)月均價結算。氫氧化鋰出口長單占比極高,極少有貿易體量。
國內氫氧化鋰結算:一般為鎖量,價格公式參考三方網站(Mysteel)月結或季結算。國內氫氧化鋰長單亦為主流方式,有極小量貿易環(huán)節(jié)。
出口結算周期滯后和海內外三元發(fā)展差異化,是主要決定海內外價差和出口利潤的影響因素。
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價格絕對價格強弱主要由兩者的供需強弱決定。2025年以來,氫氧化鋰供給明顯走弱,供需達到平衡/小去庫狀態(tài),價格支撐較為明顯。價格敏感性主要由品種特性決定,碳酸鋰保質期更長、性質更穩(wěn)定,受庫存影響更大,放大漲/跌效應的同時,價格往往較氫氧化鋰更敏感。二者價格具有相關性,主要系當價差拉大至1萬元以上,碳氫相互轉換的情況將有顯著利潤,推動價差收斂。
資訊編輯:許湘盈 021-26093553 資訊監(jiān)督:方李喆 021-26092058 資訊投訴:陳躍進 021-26093100免責聲明:Mysteel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及轉載內容,僅供客戶參考,不作為決策建議。原創(chuàng)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,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,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(chuàng)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。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方便學習與交流,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、完整性負責。
